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肖 蓉南昌心理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,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,主要涉及日常生活问题,一般在学校、单位、心理咨询机构等情景中开展工作。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病人,是在临床和医疗情景中开展工作。
凭直觉选个图形,看看自己属于哪类性格;回答几个问题,预测一下职业发展……如今网络上所谓的“心理测试”五花八门。每个人都有探索自我的冲动,而简单易行的心理测试似乎提供了一种途径。有人从中获得满足,也有人对此疑虑重重,这些测试到底靠不靠谱?
为了解人类的个性和行为,科学家们制作了许多心理量表和测验,通常分为智力测评、人格测验、临床测验、职业测验等。智力测验可用于评定一个人一般能力水平和表现特点;人格测验则可用来预测一个人独特而相对稳定的行为、心理特点;临床测验则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,进行心理障碍的筛查和辅助诊断,如评估抑郁、焦虑、儿童多动症、精神分裂症等;而将这些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与选拔就产生了职业测验,既可为单位选拨人才,评估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岗位需求,也可用于指导个人择业或进行职业规划与发展的咨询。
一些网上小测试看上去有类似功能,但与正规心理测量相去甚远,我们称其为趣味心理测验。相比正规心理测验严格的编制过程、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,趣味心理测验更多依靠编制者的经验、想象和道听途说,偏重娱乐性,不够规范,不靠谱的居多。我们有时觉得这些测试“很准”,只是因为它们的结果都模棱两可或是人类共性,让人信以为真。所以,做趣味心理测验,图个开心无妨,但切勿以此来“了解”自己和指导行为。